奥数 > 小学资源库 > 教案 > 小学语文教案 >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 正文
2019-08-31 19:58:29 下载试卷 标签:部编版语文 四年级上册 教案设计
师:有一些词,光看字面意思还不行,联系课文才能理解更透彻。比如“欺凌”,谁来说说这个词的意思? (欺负,欺压,侮辱……)
师:课文中是怎么说的,中国人受到怎样的欺凌?谁能给咱们读一段课文,帮助大家具体地理解这个词的意思?生读。
师:大家一边读,一边感受当时的中国人在自己的国土上受到怎样的欺凌。
生自由读片段。
【从寻找三个小故事,到归纳小故事大意,再到串联全文大意,呈现串联式结构图,变换方式,提高要求,变着法儿让儿童从整体把握课文大意。此版块,既是对课文大意的把握,又指向于谋篇布局的剖析,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训练,巧妙融合。】
三、初读,把握大意。
1.师:这是一个少年周恩来的立志故事,整个大故事中又带着三个小故事。现在请大家来比赛,看谁读书最快,把三个小故事找出来。 生:快速浏览。
(我发现第一个故事是周恩来到东北,伯父和他说不要轻易到租界去玩。)
(还有一个故事是周恩来和同学闯租界。)
(第三个故事是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说得很好。还可以简洁一些。老师也尝试着概括了三个故事的小标题。大家看看,比比,和你们概括的有什么不同。
耳闻“中华不振”(1-6);目睹“中华不振”(7-8);立志“振兴中华”(7-8)
(小标题中都有“中华不振”)
(不对,最后一个是“振兴中华”,应该说都有“中华”两个字。)
师:对啊,这“振兴中华”就是本文的关键点。所以,概括的时候要抓关键。
(很简单,都只有几个字。)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