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 > 小学资源库 > 教案 > 小学数学教案 >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正文
2018-12-29 20:47:33 下载试卷 标签:西师大版数学 五年级下册 数学教案
信息窗2:分数与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2 .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渗透辩证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
假分数与带分数或整数的互化。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在寒假中,小红和小明自己动手制作了些日常用品,请看大屏幕。
出示课本14页的情境图,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板书
①平均每个衣架用多少米木条?
②平均每个书签用多少米塑料板?
谈话:同学们提的问题比较准确,下面我们分别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1、解决问题一
谈话:平均每个衣架用多少米木条?怎么求?
学生列出算式:1÷3=
谈话: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说出要求平均每个衣架用多少米木条,就是把1米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多少?所以列式为1÷3。
谈话:1 ÷3得多少?
学生可能用循环小数表示或保留两位小数。还有可能说得三分之一。
谈话:可以,不过保留两位小数不够准确,算式的结果一般不用循环小数表示。用1/3表示,是怎样想的?谁能说一说。下面我们用手中的纸条表示1米来研究一下。
学生操作后交流。
谈话:两数相除,除不尽时,商可以用分数表示, 1÷3就等于1/3。
2、解决问题二:平均每个书签用多少米塑料板?
列出算式:2÷9=
学生可能得出2/9,
谈话: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借助手中的纸条来研究。
实验后请几名学生交流各种分法,教师总结几种不同的分法。
谈话:把2米平均分成9份,每份占2米的1/9,每份是2/9米。所以2÷9=2/9。
随机练习:1÷4= 2÷5= 8÷6=
学生可能用小数表示,师点拨也可用分数表示。
3、认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观察刚才所得结果
1÷3=1/3 2÷9=2/9
谈话:同学们想一想
两个自然数相除,在不能得到整数商的情况下,还可以用什么数表示?
用分数表示商时,除式里的被除数、除数分别是分数里的什么?
③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怎样的?
教师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生分组讨论,讨论完毕后,指几名同学代表自己的小组总结,学生口述的过程中,
教师板书: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除数
谈话:如果分别用字母a和b表示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和除数,分数与除法的这种关系怎样表示?
学生回答,师板书:a÷b= a/b
谈话:大家考虑:这里的a和b是否可以是任何自然数?为什么?
左侧b≠0,那么右侧的b是否可以是0?为什么?
讨论完后,教师用红色粉笔标上: b≠0
4、总结提升,归纳关系。
⑴、让学生说一说分数与除法的联系: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
⑵、判断:“分数就是除法,除法就是分数”这句话对不对?
1、课本17页自主练习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学生试做,最后一组教师适当加以点拨。
2、自主练习2,这是一道实践题,可让学生自主完成,同位交流。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全课,说说学会了什么,自我总结,教师作补充。
教学反思:
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较好的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但有部分学生仍然不能很好的运用,不能较熟练地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在以后的课中要进一步加强练习。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