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 > 小学资源库 > 教案 > 小学语文教案 >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 正文
2019-08-29 10:50:41 下载试卷 标签: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 观潮 第一课时 语文教案
课 教学 ( )分钟 |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读后释题 课题《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潮”指什么地方的潮水?(观:观看。潮:指钱塘江大潮。观潮:观赏钱塘江大潮。)(课件出示3) 2.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教师检查、指导。 (1)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盐、屹、昂、顿、鼎、沸、贯、浩、崩、震、霎、余”的读音,并组词语。(课件出示4) 字音难点:“崩”在本课读(bēnɡ),避免读成(pēnɡ),“震”“霎”为翘舌音,注意读准确。 (2)书写“潮、据、堤、阔、盼、滚、顿、逐、渐、堵、犹、崩、震、霎、余” (课件出示5) 字形难点:“堤”的偏旁是提土旁,“震”的上半部不要错写成“雨”。 ③理解词义。(课件出示6、7、8) 天下奇观:奇观、奇异、少见而又壮观景象。本课是指钱塘江大潮是世界上少见的壮观的景象。 横卧:横躺着。原是表示人的动作的词语,课文里用来描述钱塘江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样子,这里把钱塘江比作人。 水天相接:水和天连接在一起。形容水域广阔。 横贯:横着通过去。课文里是说大潮滚滚而来,横着漫过整个江面。 浩浩荡荡:课文里是讲大潮滚滚而来,水势很大的样子。 山崩地裂:“崩”是倒塌。“裂”是裂开。真正的“山崩地裂”多半发生在强烈地震的时候,用来形容很响时,便带有夸张的意味。 人声鼎沸:形容许多人在一起大声讲话,声音喧闹,像开了锅一样。 若隐若现:若,好像,仿佛。隐:藏起来,看不见。现,表露在外面,使人可以看见。本课指几座小山在云雾中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又看不清。 余波:本课指潮头过去后,剩下的波浪。 漫天卷地:本课指远远看去,潮水像连着天地卷滚过来。形容声势大,来势猛。 风号浪吼:狂风在号叫,波浪在怒吼。形容风浪大,叫声响。 三、再读课文,理清段落。 1.先按自然段阅读,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按“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划分段落层次。 2.请按作者观潮的过程给课文分段:(课件出示9)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2自然段):潮来之前,作者观潮的时间、地点及观潮人的心情。 第三段(第3、4自然段):潮来之时,作者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 第四段(第5自然段):潮过之后江面上的情景。 全文也可分为两段。(课件出示10)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观潮的经过。
|
【设计意图: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去开展教师指导,能及时发现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有重点地进行指导,能更有效地巩固学生对字词的掌握。】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观潮的过程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可以使学生了解作者的观察顺序,掌握课文的整体脉络。同时,提供两种分段方法,提倡学生对课文的多元化理解。】
|
||||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
四、合作交流,反馈检查。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3.继续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
【设计意图:通过搜集资料,是学生对钱塘江大潮有了更深的了解。】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