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 > 小学资源库 > 教案 > 小学语文教案 >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 正文
2019-05-23 22:07:32 下载试卷 标签: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 教案设计
学生:我读出一个“机智的张骞”,因为课文中写到了“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
老师:有多耐心呢?
学生:“牧草由绿变黄,又由黄变绿;雁阵向南方飞去,又从南方飞回,一转眼,就是一年过去了。”
老师:11年的光阴,青春不在,年华已逝。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时间长,而要写牧草和雁阵呢?你能不能也像文章中这样试着说一句话?
学生:小燕子向南方飞去,又从南方飞回来,一转眼,就是一年过去了。
学生:桃花开放又凋谢,凋谢又开放,一转眼,就是一年过去了。
老师:又是怎样的不露声色呢?
学生:张骞在被软禁中学会匈奴话,使匈奴人放松对他的戒心,便于和匈奴人的交流,以便进一步了解匈奴及西域各国的情况, 并默记地形,随时准备逃走……
老师:好一个聪明机智的张骞!是啊, 牧草由绿变黄,又由黄变绿;雁阵向南方飞去,又从南方飞回--
学生:(引读。)张骞学会了匈奴话。
老师:牧草由绿变黄,又由黄变绿;雁阵向南方飞去,又从南方飞回--
学生:(引读。)张骞与匈奴牧人融洽相处。
老师:牧草由绿变黄,又由黄变绿;雁阵向南方飞去,又从南方飞回--学生:(引读。)张骞默记地形、道路、牧场、沙漠、泉水、水井的分布情况。
老师:而这“默记”二字写出多少艰辛,写出多少智慧呀!为了不被监视的匈奴人发觉,不敢写、不敢画,只能是默默地记在心里,多少个白天黑夜,他在心里一遍遍记忆着地形,多少个寒来暑往,他在心里一遍遍将零散的地形拼凑在一起。他在勾画,勾画着一幅逃回长安的地图吗?不,这是一幅通向西域各国的地图,是一幅将流传千载的丝绸之路的草图啊!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