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 > 小学资源库 > 教案 > 小学数学教案 >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正文
2019-01-09 20:08:39 下载试卷 标签:人教版数学 五年级下册 数学教案
2、师:估计,全班的平均身高会在什么之间或是多少厘米?该怎么办?现有三种方案,你选择哪一种呢?
A、 选择第一排最矮的
B、 选择第六排最高的
C、 选择第一组有高,有矮的
师:说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
3、学生试算
4、师:看到这个平均身高,你有什么想法?对于这个平均身高还有没有更大胆的想法,它还能代表哪些范围内的大概平均身高?
学生反馈
(五)、巩固发展。
选一选(用手势表示)
1、少先队第三中队发动队员种树,第一天种了180棵、第二天、第三天共种了315棵,平均每天种多少棵?( )
2、(180+315)÷2 2、(180+315)÷3
3、气象站在一天的1点、7点、13点、19点,测得的温度分别是摄氏8度、15度、24度、17度。请算出这天的平均气温。( )
4、(8+15+24+17)÷4 2、(8+15+24+17)÷(1+7+13+19)
(六)、拓展练习
1、猜老师平均每个月的开支
2、教师板书:平均每月开支1000元 提问,你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
老师把今年前三个月的开支情况做了大概的统计,
出示:2005年陈老师1——3月每月开支情况统计表
月份1月2月3月4月
金额108010201050
你能不能帮老师算一算,今年前三个月的平均每月开支多少元?
3、学生反馈
4、你们能不能预测一下老师4月份的开支大概是多少?
5、如果要使前4个月每月平均开支不超过1000元,四月份老师最多能花多少钱?
五、总结:
“求平均数”是新教材“ 统计与概率”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它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现代社会的公共媒体大量使用统计图表表示信息,所以看懂统计图表是现代公民必备的数学素养。基于此本课教学把重点放在运用平均数的理念分析数据、理解数据的意义上,放在根据数据做出必要推断上。
六、教学反思:
根据儿童追求公平的心理,创设了老猴子分桃子这样一个不公平的问题情境,引出平均数这一概念。让学生初步感知平均数的意义,领悟可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或计算的方法求平均数。在教学时,我给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发、挖掘教材,便于学生在循序渐进过程中不断的掌握新知。鼓励儿童进行积极的反思性的学习,在课堂上经常问这样的问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呢?”或者“你是根据什么得出这个结论(猜想)的呢”这样让学生充分地把他们的思维过程展示出来。
教学引入这一环节设计:从学生角度出发,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正确把握学生的起点,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思考,尝试的机会,便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教师教学中,合理挖掘教材,做到优化学习。求平均数的内容既具有挑战性又具有趣味性,教师没有停留在单纯的计算上,而是注重倾听学生介绍想法,
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学的作用,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因此,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节课从情境引入到新知探究,再到巩固发展,都是从身边搜集素材,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原来包含很多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产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动机。同时又有了扩展,如:所搜集的阅读资料,体现了数学的现时价值。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