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 > 小学资源库 > 教案 > 小学语文教案 >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 正文
2018-08-23 18:14:40 下载试卷 标签:北师大版语文 四年级上册 教案设计
读悟课文
1、师: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呢?你能画出相关的句子吗?学生读画出的句子,教师出示相关句子:
(1)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
(2)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3)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
2、师:我们来多读几遍这几句话,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齐读、自由读,学生交流体会)
师:可见,楚王的用意很明显,侮辱晏子,侮辱齐国,以达到长楚国威风的目的,从中我们也看到了他勃勃的野心,不可一世的嘴脸,能读出你们的体会吗?(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几句话)
师:那么他的目的达到了吗?请浏览课文,把他每次侮辱晏子的结果画出来。
学生读画出来的句子,屏幕出示:
楚王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楚王只好赔着笑。
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师:从这几句话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学生交流体会)
师:那么晏子是怎样“取笑”楚王的呢?让学生找出相关句子。屏幕出示:
(1)“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2)“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3)“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8、悟:请学生读这几句话,你觉得此时晏子的心情怎样?他会用怎样的语气说这些话?
9、读:请同桌分角色读读晏子和楚王的三段对话,体会晏子的机智和楚王的狡诈。
10、品:晏子对楚王的反驳妙吗?妙在哪里?
A、“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训练一:如果让我钻洞进去,那么楚国就是 ,楚王就是
。只要 ,就 。
学生讨论交流,板书:狗国。
B、“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训练二:“最不中用”指 。因为 ,所以 。
学生讨论交流,板书:最下等国。
C、“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训练三:第一次的“水土不同”指 ,第二次的“水土不同”指 。因为 ,所以 。
学生讨论交流,板书:强盗国。
11、师小结:这真是“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楚王自恃国事强盛,几次三番侮辱齐国和晏子,最后还是晏子技高一筹,获得了胜利。晏子能获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板书:聪明善辩、维护国家利益)
12、师生接读,再次体会晏子语言的精彩,思想的睿智。
13、总结:晏子妙语连珠,聪明智慧,维护了齐国的尊严,维护了自己的尊严,赢得了楚王的尊重,使楚王不得不改变姿态,有开始的“侮辱”变成最后的“尊重”。
(设计理念:抓住晏子与楚王的三次对话,以诵读为平台,通过角色互换,逻辑推理,语言实践,由表及里地展现晏子的语言交往魅力,让学生真正懂得精炼得当的语言,可以使我们和别人有效沟通;机智巧妙的语言,可以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可以愉悦身心,活跃生活。)
拓展延伸
让学生从文中三个故事中任选其中一个,先编一编剧本,再合作排一排。
组织。教师指导各小组编写剧本,排练节目。
展示。选择一两组进行演示,并顺势引导学生进行点评。
(设计理念:学生仅仅阅读文本,理解文本还是不够的,还需要融进文本,内化文本,因此,言语实践在语文教学中显得至关重要。一方面,创设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语言的实践中来;另一方面,调动学生主动阅读、主动建构、主动创造的激情,通过揣摩人物的心理,模仿人物的语气,进一步加深对文本语言的理解,进一步促进文本语言的内化。)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