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万博体育下载_万博体育app【投注官网】

图片
奥数网
全国站
您现在的位置:奥数 > 家庭教育 > 时间管理 > 正文

学生95%的勤奋都是在浪费时间!6个技巧,帮孩子提升学习效率!(二)

来源:网络资源 文章作者:奥数网整理 2018-06-20 08:38:12

智能内容

  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

  人是趋利避害的动物。当两件事同时摆在面前,一件事简单,一件事困难,大多数人会选择先做简单的。

  还记得上小学时,老师留作业,语文老师留了抄课文,数学老师留了两道大题。我总会先把课文抄完,然后出去溜达一圈,吃个苹果,到快该睡觉、不得不做时,我才会坐到书桌前,把数学题解完。

  即使做数学花的时间远比抄课文少,我还是会先去抄课文,不想做数学。因为做数学需要你思考,而思考是很困难的。

  与之相比,做一件机械的、不需要思考的事,反而成了大多数人的选择,即使这件事很耗时。

  但是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你只是在用时间的量,给自己制造勤奋的假象而已。你每天安慰自己:我很努力,我对自己的状态很满意。

  实际上,你每天真实的收获,微乎其微。等检验结果的时刻到来,这种勤奋的假象,一戳就破。

  怎样避免“勤奋的假象”?

  想要避免这样的假象,以下六个误区,一定要学会避免:

  1.疲劳式学习,不会自我调整。

  多数人都认为,只要刻苦学习就会有收获高分,即使在疲劳的时候依然要坚持,可是当大家疲劳的时候,思路会变得不清晰,同时在面对大量的知识,就会感觉乏味,甚至失去兴趣。甚至导致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易走神,学过的部分内容易忘记。

  一些学生由于长时间不注意休息,身体素质急速下降,甚至生病。这样一来,要想高效的学习,可能性不大。

  2.重复式学习,不会巧抓重点。

  等中考结束后,如果有心把自己曾经做过的试卷、作业、资料等拿出来看看,一定会发现重复了大量同样的内容,甚至是原题。

  还有一些同学将自己有限的精力和时间放到无限大的题海中。从做题的时间上看,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从做题的数量上看,面前的一堆纸张已经说明了问题。那么现实中能解决了多少属于自己的问题才是关键。

  3.粗犷式学习,不会灵活运用。

  现在的考试,很少回去考查那些需要学生死记硬背的知识点,而是大部分集中在理解和运用上,如果知识不能体系化,仅仅靠死记硬背的话,即便能对考点倒背如流,考试分数可能依旧不理想。

  特别是一些政史的考试,很多人觉得背书是根本出路,某某科如何背,可想而知,有这样想法的学生在接下来备考中遇到的困难有多大。

  4.被动式学习,不会安排规划。

  很多同学都是被动的跟着学校复习的节奏走,自己遇到的问题没有得到重视,更没有得到解决,那你怎么能做到不断的完善和进步呢?

  中高考竞争强度可想而知,谁能把自己遇到的问题最大限度的解决,谁就能脱颖而出。

  5.自闭式学习,不会运用资源。

  作为中学生,要合理地运用资源,可供选择的资源有老师、资料、同学等等。

  现实中,你遇到的难题,也许对别人来说,不是什么难题,但是很多人由于性格的因素,觉得一切靠自己,需要别人帮助却不好意思表达出来。

  6.焦虑式学习,不会调整心态。

  很多学生由于自己学习效率不高,尤其是到了初三害怕看到“中考倒计时”牌,因为在很大程度上,被时间追着跑,而不是自己合理的应用时间。

  还有的学生由于对学习认识方面的存在不足,觉得难题、瘸腿科目就很难补上了,随着时间离中考越来越近,变得很纠结,纠结这个词以前解释过:

  用一半的时间怀疑自己,用一半的时间来宽容自己,结果整天把自己弄得不快乐,什么问题都没有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