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万博体育下载_万博体育app【投注官网】

图片
奥数网
全国站
您现在的位置:奥数 > 趣味乐园 > 名人故事 > 正文

文学名家故事:余华,我这样走上文学道路(3)

来源:网络资源 文章作者:奥数网整理 2016-08-30 17:43:27

智能内容

  我让笔下的人物自己说话

  余华说,很多人看了他的书后问他关于书中的人物描写是否有他的影子,对此,他一再强调人物是人物,而作者是作者。

  在自己的创作道路上,余华给自己分了两大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刚开始写作到上世纪90年代写的三部长篇之前,对于这个阶段,余华称自己的写作风格为“霸道”,“这段时间里我创作的时候是抱着人物不说话的态度,我让他说什么就说什么。”进入20世纪90年代,当余华开始创作第一部长篇小说的时候,有一天他突然发现自己笔下的人物开始突然说话了,“我当时很奇怪,因为这并不是我想说的,但他的确从我的笔下写出来了,当时的感受是我只是在记录着。”虽然还一直克制着,但小说中人物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话语越来越多了,《活着》就越来越多,“到《许三观卖血记》的时候,我就完全放开了,随着人物走,让我笔下的人物自己说话。这种感觉非常地美妙,我当时发现人物是有生命的。”余华把这段时间称之为第二阶段。

  虽然一直咬定作家与笔下的人物是两回事,但余华也承认童年的经历对他的影响很大,比如在《活着》中关于人物的描写,他认为现在20多岁的小说家不会再这样写了。“童年的经历对一个作家有着一生的影响,童年对世界的印象就像是一张白纸在复印机里一下复印下来一样,而我后来所做的工作只不过是在局部做一些修改。”

  在余华的文章中,干净、简洁是他的一大特点,那么这一特点是怎么来的呢?余华的答案是:音乐。“我以前不愿意写长篇,像《战争与和平》那样的书,看了后面忘了前面,我一直认为太复杂。但有一次我听到了巴赫的《马太受难曲》,我发现如此宏大、如此丰富的一部交响乐,采用的音乐却是如此地简单,给人以极大的震撼。这让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发现单纯是如此地有力量,后来的《许三观卖血记》我就尝试着用这种风格来写,尽量把语言用得简单一些。”

  对于将来的写作会朝着什么方向走,余华说自己也不知道,只有写出来了才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