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万博体育下载_万博体育app【投注官网】

图片
奥数网
全国站

奥数 > 小学资源库 > 教案 > 小学数学教案 >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正文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2

2009-07-24 16:28:25     下载试卷     标签:应用题 六年级 苏教版 数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根据条件,提问。(男生和女生及全班人数的关系)

  已知六年级(3)班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2/3.

  (二)口答应用题

  六年级(3)班和二年级(3)班共同承担了面积为100平方米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平均每个班的保洁区是多少平方米?

  1.学生口答:100÷2=50(平方米)

  2.教师提问:这是一道分配问题,分谁?(100平方米)怎么分?(平均分)

  六年级学生和二年级学生承担同样多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合理吗?这样分还是平均分吗?

  3.谈话引入。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分配问题都不是平均分配,那么,你们想知道还可以按照什么分配吗?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分配问题.(板书:分配)

  二、讲授新课

  (一)把复习题2增加条件“如果按3∶2分配,两个班的保洁区各是多少平方米?”

  (二)教师提问

  1.分谁?(100平方米)

  2.怎么分?(按3∶2分)

  3.求的是什么?

  (三)思考:由“如果按3∶2分配”这句话你可以联想到什么?

  (四)尝试解答:用你学过的知识解答例题,并说一说怎么想的?

  (五)比较思路:这几种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六)这道题做得对不对呢?我们怎么检验?

  1.两个班级的面积相加,是否等于原来的总面积.

  2.把六年级和二年级的面积化成比的形式,化简后的结果是不是等于3∶2.

  (七)练习

  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播种大豆和玉米.播种面积的比是3∶2.两种作物各播种多少公顷?

  (八)教学例3

  学校把栽28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有47人,二班有45人,三班有48人.三个班各应栽树多少棵?

  1.讨论:这道题与前面所做的题有什么区别?

  分配什么?按照什么来分?

  怎样计算各班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

  2.学生独立解题

  (1)三个班的总人数:47+45+48=140(人)

  (2)一班应栽的棵数:280× 47/140=94(棵)

  (3)二班应栽的棵数:280×45/140=90(棵)

  (4)三班应栽的棵数:280×48/140=96(棵)

  答:一班、二班、三班各应栽94棵、90棵、96棵.

  (九)小结

  三、巩固练习

  (一)六年级(2)班共有42人,男、女生人数的比是3∶4,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二)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比是3∶5∶4.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36厘米,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多少厘米?

  1.还是按比例分配问题吗?

  2.如果是四个数的连比你还会解答吗?

  (三)判断

  一个长方形周长是20厘米,长与宽的比是7∶3,求长与宽各是多少厘米?

  7+3=10   20×7/10=14(厘米) 20×3/10=6(厘米)

  (四)思考:平均分是不是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按照几比几分配的?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这种应用题有什么特点?应该怎样解答?

  五、课后作业

  (一)一个乡共有拖拉机180台,其中大型拖拉机和手扶拖拉机台数的比是2∶7.这两种拖拉机各有多少台?

  (二)建筑工人用2份水泥、3份沙子和5份石子配置一种混凝土.配置6000千克这种混凝土,需要水泥、沙子和石子各多少千克?

  (三)用84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三条边长度的比是3∶4∶5.这个三角形三条边各是多少厘米?

  (四)一种药水是把药粉和水按照1∶100的比例配成的.要配成这种药水4040千克,需要药粉多少千克?

  “比的应用"一课是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长期以来,应用题教学在教材和课堂教学等方面,其应用性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得教学流于简单的解题训练,我在设计此课时,力求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体现应用性。由于按比例分配计算应用较广,学生有很多应用机会,因此通过从生活实际引入按比例分配的计算,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能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了应用题教学的应用性。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来源:网络

   欢迎访问奥数网,您还可以在这里获取百万真题,2023小升初我们一路相伴。>>[点击查看]

年级

科目

类型

分类

搜索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名师公益讲座

本周新闻动态

重点中学快讯

奥数关键词

广告合作请加微信:17310823356

京ICP备09042963号-15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5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762110 举报邮箱:wzjubao@tal.com

奥数版权所有Copyright@2005-2021 新万博体育下载_万博体育app【投注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