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莲英其实是个好太监 他真的是被冤枉了!(2)
来源:故事汇 2009-06-27 15:54:03

就这点来说,李莲英要远比安德海来得聪明而且低调。1886年,当北洋海军的建设初具规模的时候,李鸿章奏请朝廷派员前来检视阅兵,当时慈禧太后拟派的是醇亲王奕澴,但奕澴是光绪的生父,他生怕慈禧太后猜忌他擅权,于是便主动要求让慈禧太后身边的红人李莲英陪同前去,以表示自己没有二心。
慈禧太后也想趁着这个机会让李莲英出去见见世面,风光一下,于是醇亲王便作为朝廷的正使、李莲英作为副使,前去视察北洋海军。这太监作为朝廷钦差大臣外出视察,这在其他朝代不奇怪,但在清代历史上则是第一次。
要是换了安德海,那尾巴肯定翘到天上去了,但李莲英则不然。为了避免别人说闲话,李莲英出发前还特别把慈禧太后破格赏赐给他的二品顶戴换成四品顶戴(按理太监最高只能获得四品顶戴),然后规规矩矩的跟在醇亲王后来出发了。
一路上,李莲英丝毫没有钦差大臣的架子,而是一直跟在醇亲王的后来,好生伺候,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李莲英是专门派来伺候醇亲王的。就连晚上醇亲王洗脚,都是李莲英亲自给打热水,还说自己以前没机会伺候王爷,这次一定要尽点孝心,一下把醇亲王感动得连连拱手,回去后自然在慈禧太后的面前极力称赞李莲英的忠诚可嘉。
检阅的时候,按理李莲英也是检阅人员之一,但李莲英刻意和醇亲王、李鸿章保持距离,他拿者醇亲王的大烟袋,退后半步,低眉敛目,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是给醇亲王站班伺候的。就是在沿途当中,李莲英也不像安德海随意结交地方大员,他基本就不出去,那些准备好了贵重礼品想要讨好李莲英的人,根本就进不了门。就这次出差来说,李莲英算是给慈禧太后挣了面子,也堵住了那些大臣们的嘴,慈禧太后后来也喜滋滋的说,“总算我没白疼他”。《德宗遗事》里也说,庚子年慈禧太后带着光绪西逃,一直到《辛丑条约》签订后,一行人才返回北京。在返回到保定的时候一行人停下休息,当时慈禧太后的卧室铺陈华美,供给周备,当李莲英伺候慈禧太后睡下后,各太监及内务府的人也纷纷散去,或饮酒赌博或休息。李莲英后来走到光绪的卧室,发现里面居然一个太监都没有,只有光绪一个人对着油灯枯坐,李莲英跪安后问:“主子为何这时还不睡?”光绪说:“你看看这屋里,教我怎么睡?”李莲英一看,发现这隆冬季节,光绪屋里除了坐褥和椅子靠枕外,竟然连被子都没有。
李莲英觉得光绪这皇帝做得真是太可怜了,他跪下抱着光绪的腿痛哭道:“奴才们真是罪该万死!”随后便赶紧把自己的被褥抱来,说“今夜已深,不能再传他们,这是他们为奴才所设被褥,请主子将就用之,奴才罪上加罪,也没有办法了。”
光绪回到北京后,还经常念叨这事,说:“若没有李俺答,我恐怕都活不到今日。”(俺答在满语的意思为师傅)。光绪的最后十年,经常被慈禧太后为难,李莲英也没有落井下石,有时还会给光绪一点照顾,相比其他趋炎附势的太监们来说,李莲英还算厚道。 1908年,光绪和慈禧太后相继去世,李莲英在办完两人的丧事后,也在次年请求退休,隆裕太后准其“原品休致”(即享受原薪每月六十两银子的退休待遇)。就这样,李莲英无比眷恋的离开了他生活了五十一年的皇宫。
巧合的是,李莲英死在1911年,那一年正好清朝覆灭。死前,李莲英用八个字总结了自己的一生,那就是“事上以敬,事下以宽”。不过话说回来,太监也是人,也可能是人才,一个太监做成这样,也已经是很不容易了,何必苛责?
相关文章
- 小学1-6年级作文素材大全
- 全国小学升初中语数英三科试题汇总
- 小学1-6年级万博体育app
- 小学1-6年级奥数类型例题讲解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奥数练习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奥数知识点汇总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教案汇总
- 小学语数英试题资料大全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期末试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期中试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语数英单元试题整理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