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 > 小学资源库 > 教案 > 小学语文教案 >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 正文
2009-06-12 16:26:20 下载试卷 标签:阅读材料 教师 投影 flash小故事 阅读
(3)“将相不和”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蔺相如在完璧归赵、渑池会见中立了大功,赵王封他做上卿,官职比廉颇高。廉颇认为自己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不了大功,蔺相如有什么样能耐,就凭一张嘴,反而官位比他高。引起了将相不和。
出示投影:廉颇的话。学生读这段话。
T: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廉颇很不服气,才产生了将相不和。
(5)设问导趣。
T:那么蔺相如是不是像廉将军所说:就凭一张嘴呢?我们来学习第一个故事。
四、深入阅读第1段:完璧归赵(17分钟)
1、学生阅读第一段。
T:蔺相如是不是就凭一张嘴,获得比廉将军更大的官?如不是,那凭什么?(机智、勇敢)从哪些材料中可以看出来。(分组讨论)(教师提示:在赵国:在秦国)(自由组合进行讨论)(7分)
2、交流材料,教师归纳。(学生交流教师板书。)(10分)
A、带玉前往。读蔺相如的话,体会:谋略周全,能挺身而出“如果``````就`````;如果``````一定``````”重点圈出。
T:从蔺相如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他胸有成竹。
B、要还宝玉。读蔺相如的话,体会:机智。
C、以死抗争。(学生说蔺相如的话。)T:这是何等的勇敢。理解“理直气壮”。
齐读这句话。要求读出理直气壮的语气。体会:智勇双全,不畏强权。
D、送玉回国。(从蔺相如的行动中分析,体会:机智。)
E、据礼力争。(从蔺相如的神情、动作、语言中体会:智勇双全。)为会么他能大大方方地说话。谁能大大方方地说蔺相如的话。抽重整旗鼓民蔺相如的话。
T:秦王知道“得人心者,得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五、形成认识。(2分钟)
1、刚才同学们都回答了这么多理由,蔺相如如果光凭一张嘴,是不可能完璧归赵的,从完璧归赵中处处显示出蔺相如的聪明机智,难怪赵王要封他做大夫。
2、今天我们利用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等来分析人物的品质。
六、布置作业。
1、按今天学的方法自学二、三个故事来分析廉颇、蔺相如的品质。
2、完成《作业本》1、3、5(1)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