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 > 小学资源库 > 教案 > 小学语文教案 >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 正文
2009-06-09 11:52:57 下载试卷 标签:阅读 语文 启蒙教育 阅读材料 语文教材
教学理念:
本文是一篇记事的文章。通过讲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教育学生要爱护有益动物,激发学生探求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课文层次清楚,语言简洁、通俗易懂,主要是通过人物具体、明白的对话,推进故事的发展,引起学生的阅读的兴趣,从中了解有关的科学知识,受到教育,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心爱护和谆谆教导。《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理解。因此,本课教学应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品味语言文字,通过角色朗读、自由读、小组读等形式,读好人物的对话,激起求知欲,让学生的思维尽情地放飞,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知识的启迪。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练习分角色朗读。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4、培养学生学会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品味语言文字,练习读好人物的对话,领略老一辈教育家的风范。
教学难点:
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用具:
1、课件、录音、生词卡片、挂图。
2、课前预习:通过网络、书籍等语文课程资源查找有关蜻蜓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见过蜻蜓吗?在你的印象中蜻蜓是在什么样子的?通常会什么地方出现的?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蜻蜓的课文(出示课题:放飞蜻蜓),看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师简介陶行知)请带上你的问题细细地品读课文吧!
[通过简单的说话,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请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联系上下文、生活积累以及工具书理解生词的意思。
2、出示词语;
慈爱 抚摸 保持 七嘴八舌
复杂 结构 入神 成千上万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出示课件:配乐录音朗读。要求:边听边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4、学生交流:通过初步阅读,知道课文讲述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三、精读感悟。
1、自由朗读课文并根据“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的思路,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2、学生交流。
3、选择你自己喜欢的一部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朗读,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把读书当成一种快乐,与此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想,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捉”蜻蜓。(第一至六自然段)
1、指名读,引导评价。
2、自由朗读,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在读的过程中,你想象到孩子们捉蜻蜓的情景是怎样的?(板书:捉)
3、小组讨论:
(1)陶先生提了一个什么问题?孩子们又是怎样回答的?
(2)从“慈爱、抚摸、拉着”等词语可以看出陶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3)“七嘴八舌”是什么意思?试把它演绎出来。
4、交流、学习,知道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
5、把两个句子进行比较,感受它们的不同之处:
(1)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2)蜻蜓是我们的好朋友.
(第一句比第二句更能体现陶先生的和蔼可亲和循循善诱。板书:循循善诱)
6、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不同个性,如:翠贞“想了一下”、孩子们“七嘴八舌、抢着说”、陶先生的循循善诱;读出人物各自不同的语气。
[通过自由朗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区别问的话和回答的话,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谈”蜻蜓。(第七至十自然段)
1、教师范读,不认识的字、词注意认真听。
2、小组朗读,并完成表格练习:
部
位
种
类
尾巴 眼睛
特点
功能
3、交流、汇报,并结合课前预习说说:你还知道的那些有关于蜻蜓的资料?(板书:谈、蜻蜓)
4、拓展练习:蜻蜓饿极时,真的会吃掉自己的尾巴吗?原因是什么?
5、在这部分课文中,你又觉得陶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6、分角色朗读,进一步体验老一辈教育家的风范。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个环节里能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说、思考、动笔,在听和说的互动中学习表达,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放飞。]
▲“放”蜻蜓。(第十一自然段)
1、指名读,引导评价。
2、小组朗读,并讨论:
(1)从哪些地方可以再次看出陶先生对孩子们平等相待、循循善诱?
(用商量的口吻说、把蜻蜓还给翠贞。)
(2)“纷纷”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群孩子在和陶先生谈了蜻蜓后,会非常乐意和自觉地把很辛苦才捉到的一只蜻蜓放飞呢?(板书:放)
3、交流、学习。
4、在这一部分里,你又感觉到陶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书:和蔼可亲)
5、全班朗读,要求:读出陶先生语重心长的语气,读出孩子们的欣喜和对孩子们赞叹的语气。
四、朗读全文,回归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懂得了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也认识了一位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现在让我们带着对蜻蜓的喜爱之情、对老一辈教育家敬佩、仰慕之情,美美地把全文读一遍。
五、思维拓展。
同学们,既然我们懂得了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是益虫,那么如果你看到了伤害蜻蜓以及其它动物的行为,你会怎么办?会采取哪些方法劝阻,或进行哪些社会宣传和呼吁呢?
六、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2、指导书写。
(1)注意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忆生字的字形。如:“蝇、蚊”都是“虫字旁”,皆属于昆虫。
(2)引导学生自己观察生字的间架结构及在田字格中位置的安排。
3、学生描红,练习书写。
七、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
2、书写生字、新词。
3、练习写一篇宣传和呼吁人类保护动物的短文。
板书设计:
放飞蜻蜓
小朋友 : 捉 谈 放
陶行知 : 循循善诱 蜻蜓 和蔼可亲
设计特色:
1、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
2、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
3、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